专栏首页 >> 文史 >> 海城地名趣谈
海城地名趣谈
www.gxbszx.gov.cn  发布时间:2023-11-09 09:17:07  阅读次数:38309次  作者:凌其友  编辑:卢晓丽  来源:右江日报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行程仪,有名字的地方,就有人文。地名是构成地理学巍峨大厦的基本细胞,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地名知识,能感受到地名的丰富多彩,也能体会到祖国灿烂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地名是挺有意思的,地名里有很多学问。地名不是乱取的,它们都有丰富的内容在其中。在传承过程中,有很多地名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记录,往往与民族语言有关。


  在我的家乡平果市海城乡的16个村148个自然屯里,以“那”“龙”字开头和第二个字是“那”或“龙”的自然屯共50多个,占自然屯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加上含有“那”或“龙”字的山名、水名,那么,以“那”和“龙”命名的地名占了总地名的将近一半。


  在古代,海城乡叫做“那海”。壮语音“那”是田,“海”是海。 “那海”意为“田地的海洋”,有田有地是富庶的象征,鱼米之乡。到现代,海城乡也一度被誉为“平果的粮仓”之一。在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前,每年稻谷成熟季节,粮食入库的时候,在很多的村屯里,一部部手扶拖拉机、一匹匹马驮、一担担人挑的干净饱满的稻谷,上面插着小红旗,排成长队,从各屯场院出发,浩浩荡荡地送到乡粮所,上缴公粮。如今,海城乡始终坚持“保田稳粮”的农业发展思路,做好农田保护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丰产丰收。


  海城乡贵良村那班屯,因为屯里水田多、旱地少,屯前有一片稻田而得名“那班(壮话‘班’的谐音即村庄)”。雄烈村那料屯,因地处水库灌区,年年稻谷丰产,“田中有‘料’”而取名“那料”。那弄屯则因地处山弄(高山峡谷)却有一垌稻田而得名“那弄” ……以“那”字命名的村庄在海城乡比比皆是。


  海城乡南面石山叠嶂,北面土岭连绵。过去许多村庄以“弄”和“ 陇”等比喻“深山峡谷”的壮语音字取地名,后来人们都把这些村屯改成语音相近的带“龙”字的地名,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12生肖之一,人们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海城乡的“龙”地名不但名出有因、有典故,而且内涵丰富。有来自经典故事而得名的,如那海村的“龙王屯”,早在200多年前的民间故事《龙王潭的传说》就有记载,先有龙王潭,后有龙王屯;定提村“龙奶屯”坐落在海城乡百布河源头,民间传说龙在此地生息繁衍,百布河水就是龙的乳汁。有为龙歌功颂德的,如万康村“那龙屯”,民间传说龙在这里开天辟地,此处田地是龙给百姓的恩赐。有以名木古树取名的,如以百年老树命名的高乐村“科龙屯”,海城乡管榕树叫“龙树”,壮话“科”即“棵”,屯里有棵古老的榕树,“科龙”就是以一棵榕树取名;新民村的“龙桑”“龙梅”“龙烟”等自然屯,就是以植物取名的。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如地处崇山峻岭的新民村“龙岭屯”和坐北朝南的行吉村“龙北屯” ……


  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海城乡的一些地名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在大革命时期,拥良村壮族群众和新民村瑶族同胞奋勇支援前线,并肩战斗,团结合作,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就有了相隔十多里地的一个壮族“龙合屯”和一个瑶族“龙合屯”。1925年,有一名红军连长在拥齐村的“巴应山”与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红军战士,当地群众把“巴应山”改名为“龙红山”,让红军的故事代代相传。20世纪50年代,拥良村有一座山林被砍光,烧木炭炼钢铁,使植被受到极度破坏,长期恢复不了,后来人们把这个山寨改名为“龙炼屯”,让人们牢记这个深刻教训。2005年,平果县(今平果市)实施“少数民族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整体搬迁定提村石对屯的30多户瑶族特困户到那海村伏运屯山下的移民新村居住,后来这个扶贫易地移民新村就叫“龙运屯”。像“龙运屯”一样,拥良村的“陇穷屯”在党的富民政策扶持下,经过脱贫攻坚,致富后改名为“龙琼屯”。□凌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