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 >> 文史 >> 三月清明:百都感怀山野风流街
三月清明:百都感怀山野风流街
www.gxbszx.gov.cn  发布时间:2024-03-25 11:05:18  阅读次数:13918次  作者:  编辑:黄艳  来源:那坡县政协办

  那坡传统的风流街一般设在农历三月的最后一个圩日,场地也多选在乡、村所在地,以方便民间往来,集市贸易等等。然而在那坡县百都乡感怀村,风流街却选在清明节这一天,场地则设在靠近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上农村定王屯、弄流屯及那年村上冶屯的一片开阔草地上,称山野风流街,因该地名为清明山,故又称为“清明街”。


  作为山野风流街的这个地方,处在清明山半山腰,空旷、平坦,视野开阔,背面靠山,像个沙发,当地的人们都说那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何要选择在清明节这一天又是这样一个地方作为风流街,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清其中的缘由,只是从那块平坦、开阔的草地四周及山上的坟地推测,也许因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当初人们有家人故去的,大多拿到这个地方下葬,有的则将坟迁到那里。每年的清明节,人们扫完墓,便到这块平坦、开阔的草地上小憩,开始只是少部分人,随着时间推移,坟地增多,来扫墓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一来二去,大家彼此渐渐熟识。难得每年一次聚在一块,免不了要互致问候,共同畅饮,交流所见所闻,海阔天空,口无遮拦……


  在相互的交往中,自然会互通有无,集市的雏形由此形成。


  三月的壮乡,正是春意盎然,万木复苏,鲜花绽放,争芳斗艳的大好时节,美丽的春色自然会唤起人们美好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氛围和天然的舞台,情随景生,以歌抒情,男女青年便以歌代言,以歌传情:


  男:春来满山百花开,引得蜂蝶四面来。


  有心想摘花一朵,路远山高又徘徊。


  女:妹是路边一株梅,遭雨袭来被风吹。


  哥若拿回园里种,不再受雪与霜摧。


  男:妹是山中一枝花,哥想连根带回家。


  种在园里花更美,一年四季不落花。


  女:妹是水仙花一朵,哥是牡丹花一丛;


  两枝好花同园种,冬去春来花同红。


  ……


  山野风流街也由此应运而生。


  感怀村地处那坡县西北部,西北面与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木坝、上农、那年村相连,东北面与富宁县板仑乡龙洋村连接,南面是那坡县城厢镇百林村,这里居住的人群除了壮族外,还有彝族、瑶族,村屯星罗棋布,遥相呼应,且海拔仅1000多米,终年气候宜人。据说,过去人们赶山野风流街,男女青年多为以歌会友,寻觅自己喜欢的对象谈情说爱;上了年纪的多为会老友,叙古今,赏风景,趁便买些日用品以补家用,购置些农具用以开春农事;小孩多为随父母前来游玩,凑个热闹,买些玩具之类。总之,这一天大家既能到野外踏青,又能够享受风流街带来的乐趣,自然会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由于经济尚未发达,交通不便,地处较远的人们为了来赶这个山野风流街,会提前一两天来到感怀找亲朋好友投宿。民间贸易多为传统特色小吃、工艺品、日用品、农具等。传统小吃有自制的花生糖、芝麻糖、各种造型的饼、沙糕、糌粑等;工艺品主要有民族服饰、首饰、室内装饰品等;农具多为自己打造的刀、斧、锄、犁、钯、凿、墨斗等等;日用品有自制的土布、花布、自纳的布鞋等,但较多是从城镇商店转运而来。如今,公路已通到场地,交通便利,地处边远的人们可乘车直达。现在的山野风流街,集市上一些传统的商品已渐渐失去市场,如土布、土布鞋、传统服装等,农具也已不在这个集市上出现。市面上多为传统小吃、小巧的工艺品。人们前来赶山野风流街,大多以好奇、玩赏,图个热闹、开心。现在的青年男女大多不会唱山歌,已很难看到对山歌的场景了。


  风流街一般在上午九时左右开始,中午形成高潮,到下午四点钟左右人员渐渐稀少,直到黄昏才全部散去。


  山野风流街在“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得以恢复。时光在流逝,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感怀山野风流街这一传统民俗也一直在传承下来。(农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