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革命根据地民族工作的成效(中)

2022年05月26日 09时12分   阅读:266094 次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煜智 【  +放大   -缩小  】
  (二)提高了各族群众的觉悟

  右江革命根据地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各族人民中间,组织、宣传、发动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各族群众迅速提高革命觉悟,以高昂的革命斗志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为求得自身的解放,为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各族群众革命觉悟提高的主要表现:

  首先,群众对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百色起义前右江地区各族群众对革命性质、对象、任务的认识是不够明确和全面的,经过党的宣传发动后,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得到启发,认识到无数群众遭受压迫和痛苦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半封建势力,人民就没有出路,被统治阶级要得到解放,“势必要直接推翻统治阶级的社会,夺取政权”。广大群众坚信,“惟有拿自己的力量去谋解放,也惟有拿自己的力量去奋斗,才能解放自己”。在建设根据地过程中各族群众认识到建立苏维埃政权和进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认为苏维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一切政治经济问题”,解决土地问题,“可以解除农民痛苦”“可以改良中国农业”。对这些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是右江各族群众觉悟提高的主要表现。

  其次,对解放道路的认识有了提高。当时,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还在探索中,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只具雏形。邓小平领导红七军前委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右江地区举行起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不仅是对起义地点的成功选择,也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正确选择。在百色起义过程中,右江各族人民受到革命的狂风暴雨洗礼,认定右江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绝无其他道路可走。邓小平、张云逸率部到右江后,在群众中公开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打土豪,没收豪绅地主财产分给群众,从而使当地革命运动顺利开展起来,群众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百色起义的成功和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使各族群众看到了解放事业成功的希望,决心沿着党开创的革命道路斗争下去。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后,革命力量削弱了,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各族群众认定:只有坚持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方向,才会有革命胜利之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向着革命的大道上走,坚决奋斗到底,最后胜利是不远的。根据地丧失后,黄松坚、黄举平等领导各族人民开辟滇桂黔游击根据地,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革命道路继续奋斗,证明了群众对革命正确道路的认识有了提高。

  再次,各族群众对土地革命认识的提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右江地区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实施红七军提出的政纲,发出了土地问题的通令,要求在根据地内开展土地革命,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等,宣传、推动开展土地革命。各族群众从中提高了对土地问题和土地革命的认识。开展土地革命时,各级苏维埃政府经常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如何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问题,鼓动群众,提高群众情绪,解释分配的各种办法,有的还根据大多数群众意见作决定。在群众了解土地革命意义基础上,鼓动群众采取多种做法,进行分配。分配土地时,各族群众自觉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给各族人民都分配了土地和财产,壮、汉各族人民还把山下的土地、房屋让给受深重压迫剥削的瑶族同胞。

  (原载《百色起义史稿》第九章 民族工作 第205页-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