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建设“扫黄打非”国门示范点 营造清朗边关文化环境
今年以来,百色市以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为契机,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建设、联防协作、融合创新,打造群众基础好、工作开展实、示范带动强的国门边境特色站点,为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天朗气清、昂扬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构建国门联防体系,严守边境文化安全。建立国门联防队伍。融入国门党建联盟平台,打造市、镇、村、户四级“扫黄打非”国门联防队伍。靖西市委、龙邦镇党委联合龙邦海关、龙邦边防检查站等建立联防工作队伍,同时建立信息联通、队伍联建、宣传联动、市场联查、案件联办工作机制,召开“扫黄打非”工作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加强联防协作。龙邦镇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站点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推进站点规范建设。按照有场所、有内容、有阵地、有举报渠道、有制度、有队伍、有台账、有平台、有经费的“九有”标准建设工作站,做到标牌、人员队伍、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宣传橱窗和举报电话“六上墙”。加强联防联治。以边境反恐反走私封控为据点,加强流通渠道管控,查处非法出版物通过口岸、便道、快件、物流、海关渗透,同时,加强对边民互市贸易区、文印店等边民往来频繁的场所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检查,坚决打击各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
构建群防群治体系,筑牢基层治理防线。构建一个管理平台。融入政法系统平安建设平台,纳入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将排查到的线索上报广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以来,共排查“扫黄打非”相关线索6个,并已全部成功化解,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建强“三边”网格队伍。把龙邦镇护龙村7个屯、10个边境包保卡点全部编入“扫黄打非”网格,共划分9个网格,网格员队伍由“边长+护边员+边民”构成,每个网格配备3名网格员,构建全方位的责任包保联动网。构建“十户联防”群防体系。建立各屯“十户联防”制度,推选小组内优秀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老教师等志愿者担任“联防长”,通过“十户联防”的方式,让村民积极参与、相互监督,构建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构建宣传实践体系,营造清朗文化环境。强化阵地建设。融入文明耀边关平台,将“扫黄打非”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有机整合。一是依托国门党校平台,举办“扫黄打非”培训4次。二是依托“国门书屋”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主题绘画、书法等活动。三是依托自治区“国旗工程”点,在开展“开学第一课”“网络安全进校园”等爱国主义教育中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四是打造龙邦镇护龙村“扫黄打非”主题宣教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宣传实践。做好线上宣传推广,利用靖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龙邦镇微信公众号推送“扫黄打非”知识;利用村屯微信群向边民发送“扫黄打非”科普宣传知识和工作动态。做好线下宣传教育,制作“扫黄打非”宣传折页、“护苗·绿书签行动”海报放置在边民互市贸易区、农家书屋等场所,向边民、游客、商户广泛宣传。今年以来,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手册、绿书签等宣传品2800份。强化志愿服务。将“扫黄打非”志愿服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清单,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作用,开展“五老护苗”“扫黄打非”巡查宣传活动,引导边民积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开展“大学生护苗”志愿服务,开设“护苗课堂”,向少年儿童宣传“护苗·绿书签行动”知识。开展功课辅导、诵读红色经典等活动,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在村屯、商铺设立“扫黄打非”志愿服务岗,扩大边民知晓率、参与率,全面提升站点服务能力。此外,志愿服务队将“扫黄打非”宣传与边境政策法规宣传宣讲相结合,提高边民的法治意识;与移风易俗活动相结合,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行动,营造了清朗的边关文化环境。□管星明 欧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