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民解忧办实事”系列报道⑧
“为民解忧办实事”系列报道⑧
蔗海唱欢歌 生活甜如蜜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乡村产业发展,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百色把糖蔗产业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着力做强做大“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完成糖蔗种植面积68.75万亩,其中,宿根蔗面积54.73万亩,新植蔗面积14.02万亩,产量约299万吨。
优化技术 滋养蔗农“甜蜜”生活
眼下,甘蔗进入采收期,田间地头皆是忙碌砍收甘蔗的工人身影,砍蔗、除叶、扎捆、装车……蔗农们以勤劳为笔,绘出了“甜蜜”画卷。德保县敬德镇农安村党支部书记沈秀梅告诉记者:“过去祖祖辈辈种植的甘蔗如今成为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我们将在做好传统甘蔗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据悉,2023年,德保县糖料蔗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量约11.07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5977万元。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平果市榜圩镇安坤村的蔗农身上。安坤村党支部书记甘富含说:“发展糖蔗产业后,我们除了拿出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福利,奖励村里的优秀学子外,还首次向社员们分红,大家都尝到了甘蔗的‘甜头’。”
“大家可以看看这种机具,能帮助我们省工省力。”技术人员拿起剪好的甘蔗,启动甘蔗剥叶机,拿起砍好的甘蔗往机器口一放,甘蔗叶剥得干干净净……这是2023年10月下旬,田阳区组织糖料蔗生产大户代表在该区糖料蔗生产示范基地举办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培训会的场景。当天,技术指导人员向现场100多名参训学员示范植保无人机、割铺机、小型除杂机、甘蔗装载机等糖料蔗生产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并解答蔗农在甘蔗收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学到了很多农业技术,还看到了很多新的设备,学到很多新方法,回去以后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一名参训学员满意地说,同时表示对发展甘蔗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市农机中心党组书记唐春龙表示:“我市农机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履行职责,在糖料蔗生产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使机耕、机种、中耕培土、无人机飞防植保和机收在全市67万多亩糖料蔗生产中得到运用。同时加大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力度,提升百色市糖料蔗产量和含糖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2023年,自治区下达百色市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绩效任务资金1591万元,截至11月23日,百色市已申请使用资金4498.39万元。共完成糖料蔗生产机械化作业79.95万亩,高效机收基地完成备案1.86万亩。
科技赋能 优质品种“落地生根”
2023年12月18日,广西田林和平糖业有限公司内,空气中弥漫着蔗糖的芳香,制糖车间里,压榨、制炼等各个工序有序运转。
小甘蔗逐渐形成大产业。近年来,田林县把甘蔗生产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使甘蔗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2023年该县种蔗面积达17.35万亩,2022年/2023年榨季进厂糖料蔗总量为57.65万吨,蔗农销售糖料蔗收入2.99亿元,该县14个乡镇甘蔗种植户达1.05万余户,糖料蔗种植户年均收入约3万元。此外,该县甘蔗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村有19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有122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9万元。
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产业路,让“甘蔗甜”充满乡村生活?时间不语,却把答案写在大地上。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宣传糖料蔗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推进良种补贴发放工作,助力甘蔗增产增糖,夯实“第一车间”基础。截至2023年12月,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4%,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柳05136号等高产高糖品种占比达90%。
加快推进糖料蔗经营规模化。采取土地流转、“并户联营”、“托管”等方式开展规模化经营,改变“小、散、弱”的种植现状,形成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的经营模式,鼓励制糖企业建设糖料蔗自营基地,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实现糖料蔗生产降本增效。2023年,全市新增糖料蔗经营规模化面积3.42万亩,经营规模化面积达10.93万亩。
甘蔗要种得好,也必须讲究科学。我市农业部门与广西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创建科技研究、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各类科技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通过甘蔗专家团队在我市开展大量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2023年,全市建立甘蔗新品种新技术乡村科技示范基地8个,示范基地面积4340亩;适用于机械化的绿色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基地6个,面积4150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面积460亩,示范品种包括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6号、柳城05-136等甘蔗新品种,示范技术包括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生物有机肥+优质复合肥”节肥增效技术、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甘蔗健康种苗繁育技术等,力争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6吨,起到显著示范带动效果,全面提升种蔗水平。
靠前服务 推动“甜蜜事业”迈上新台阶
“糖罐子”能否端得稳、端得牢?关键在于糖料蔗种。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2022年至2025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西田林科技特派团团长单位,团长由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担任,主持实施国家重点研发《广西田林县优势特色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2023年,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田林县2个乡(镇)建成3个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及新品种示范基地,面积为300多亩;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1家;集成应用甘蔗新品种、数字化信息、配套栽培技术,相比上一榨季增产效果明显。
小小一根甘蔗,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企业。百色作为全国重要糖料蔗生产基地,如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好助力糖料蔗产业发展,一直是百色市税务部门持续关注的问题。
“以前我们帮糖厂收割甘蔗,需要专程去办税服务厅代开发票才能跟企业进行结算,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谈及之前代开发票的情形,田东县祥周镇联雄村蔗农凌忠壮感触颇深。
为改变这一现状,百色市税务部门在前期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落实“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制糖企业,可以在涉税风险有效管控的前提下,按照当地税务机关确认的开票农户、开票项目、开票总额度等信息,根据农户的委托授权,通过“一表填报,一键提交,一秒审核,一次缴纳,一批开具”等集成办理“五个一”方式为蔗农办理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业务,最大限度降低蔗农的时间成本。
“以前蔗农自己跑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时间成本很高,现在有了统一代开发票这项服务,我们只需对蔗农采集一次信息,就可以完成发票开具,既方便了蔗农,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比以前方便很多!”某糖公司财务人员对这一改变十分满意。
甘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快乐源泉,历炼成糖是自然赋予甘蔗的使命,甜的味道成功走入寻常百姓家,漫漫蔗林让乡村热土持续释放“甜蜜能量”。
记者手记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2020年开始,国家决定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2020—2023年共下达广西中央财政资金近16亿元用于补贴糖料蔗生产机械化作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到现在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唱主角”,从“土专家”口口相传分享经验到国家科技特派团一线“把脉问诊”,从田间到舌尖的“甜蜜突围”……百色糖蔗产业发展变化的成就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续写。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积极发展甘蔗种植产业,不断推动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深挖潜力,延伸制糖产业链,提升制糖产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相关链接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糖料蔗种植面积不减少、糖料蔗产量稳步提高”的要求,做好基地示范、良种推广、科技赋能、优化服务等工作。出台《百色市糖料蔗高质量发展(2021—2023)三年行动方案》《百色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被占用整改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百色市农机系统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大力推广糖料蔗健康良种,提高种蔗效益,用好农机补贴资金,提升糖料蔗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引进广西农科院糖料蔗科研团队到我市糖料蔗主产区进行对接服务,强化技术跟进服务,加大农技信息服务力度等具体措施,推动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口符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