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众智献良策 齐心协力谋发展——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委员发言摘登
汇聚众智献良策 齐心协力谋发展
——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委员发言摘登
4月9日上午,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5位市政协委员围绕文化品牌建设、产业园区改革、高中教育改革、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林业三产融合等方面建言资政,为聚力百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加强瓦氏夫人民族英雄文化品牌建设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王晓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高度赞扬“瓦氏夫人抗倭”,称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佳话。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瓦氏夫人文化打造成为百色独特的文化品牌,对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色实践意义重大。
建议:
一是深挖细研,厚植瓦氏夫人文化“软实力”。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相关专家组成课题组到百色实地调研,借助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土瓦氏夫人文化研究会的人才队伍,并积极寻求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支持,协同收集整理研究瓦氏夫人文化资料。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瓦氏夫人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整合资源,提升瓦氏夫人文化“硬件”。完善瓦氏夫人文化公园建设,打造“瓦氏夫人抗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是创新传承,拓展瓦氏夫人文化传播。将弘扬传承瓦氏夫人文化融入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的核心板块,开发系统课程,并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镇(村)开展主题讲座。结合2025年广西文旅发展大会,将瓦氏夫人民族英雄文化与百色特色资源整合,制作一系列“百色文旅+资源”的微视频,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投放。精心打造一套融合民族元素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瓦氏夫人文化系列实景演出。四是文旅融合,释放瓦氏夫人文化效能。打造百色—田阳—田东—平果—靖西循环旅游链,将百色起义纪念馆、瓦氏夫人文化公园、布洛陀文化遗址等景点串联成精品主题游览线路,引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游览项目,并完善设施,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体验区。积极培育瓦氏夫人现代专属IP,并在田阳田州古城、靖西旧州古镇打造“瓦氏夫人文化街区”。
深化产业园区改革 以园聚链推动百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林洋委员
近年来,百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我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平台、助力百色市“一市一区”高质量建设的主引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产业高地。但在我市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下大力气改进。
建议:
一是优化提升空间载体,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将全市现有31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形成1个市级园区和“一县一园”12个县级园区的空间布局。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模式,通过“百色片区+”、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并推动百色(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平台建设运营,引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园区建设。推动港产城园区融合发展,以百色长三角(飞地)先进制造产业园为试点,探索港口、产业园区、城市深度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模式;以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龙邦口岸为试点,推动产业园区与边境口岸深度融合发展;以右江航运提升工程为契机,结合百色物流枢纽港建设规划,布局航道沿线港口建设,加强与平陆运河集团、北部湾港务集团等合作共建港口和沿江产业园区,形成前港后园的园区共建模式。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本级设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结合园区实际需要设立企业综合服务站(点)。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主动“送政策上门”,提高企业知晓率。三是创新管理服务,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推行市场化运营模式,试行“党工委(管委会)或服务中心+公司”等管理模式,支持园区管理机构会同国资监管部门对园区运营公司实行双重考核。推动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搭建园区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及符合园区产业特色的“互联网+”等平台,并支持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充分利用教育改革政策红利 推动全市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姚明委员
近年来,国家和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百色积极响应,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学位供需矛盾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课程改革落地困难、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等困难和问题。
建议:
一是加大基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新建、改扩建步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通高中,确保各区域学位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确保属地招生每个区域都有足够数量的优质普通高中。引入现代化教学设施,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加强现场线下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方式强化校本课程建设,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研讨活动、实践探索以及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学生选课指导,提高学生选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差距。实施精准帮扶,从市级层面探索市级三所优质高中与薄弱的县级高中全覆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强化县级高中师资建设,用政策福利和行政手段,鼓励和促进优秀教师到县级高中任教。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缩小市县教育差距。四是加强监督与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普通高中办学的监管和评估,促进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完善评估体系,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质量、教育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缓解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教育焦虑,促进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百香百色”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
李果果委员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协会运作”模式,打造了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百香百色”。在品牌打造过程中,“百色市创新打造‘百香百色’区域公用品牌,闯出边疆传统农业发展新路子”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等。
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管理,建立标准体系。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围绕全市12个县(市、区)特色精品农产品,建立高于国家标准、地区标准的产品标准,并制定一批水果类、预包装食品类、肉类的“百香百色”产品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供品牌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追溯机制。二是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农产品规模生产。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养模式,推进“百香百色”农产品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好分级包装、仓储物流等,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潜能的“百香百色”子品牌,形成“百字号”品牌集群。三是加强政策扶持,保障产业发展。拓展资金投入渠道,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品牌建设。对积极改进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的品牌关联市场主体,积极向上级争取给予一定的金融扶持。四是着力构建营销体系,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1+1+3+N”品牌销售体系建设,打通供销系统商场、超市、市场销售体系。培育本土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红人,最大限度发挥网红经济对品牌地域影响力、竞争力的作用。依托旅行社等团游精品路线推介“百香百色”展示馆参观点,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农产品”相融合的“百香百色”农文旅品牌。
加快推动林业三产融合强链扩群 构建百色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
黄明委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实施“千亿林产业”战略,全市林业产业一二三产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二产、三产比重持续较快提升。然而,在林业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一是构建林业大数据平台,加快提高林业一产产量。组建覆盖全市农业林业种植大数据库,将大数据平台与多方资源进行高效对接,为低产林的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积极推广生态林业经营模式,鼓励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药材、水果及蔬菜种植)、养殖等多元化经营模式。统筹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持续推进林业碳汇、林业碳普惠项目开发。三是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与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从市级层面研究出台支持园区差异化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对符合政策的入园企业优先保障用地、用能、用林等生产要素。建立林木加工至家具成品的全链采购信息共享平台,集成林木采伐、采购、林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金融服务、市场供需、大型物流等资源信息,并将平台的数据资源共享。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高地。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林业科技成果,鼓励林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林业科研机构整合优化,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现有政策,细化政策执行的具体规范与流程。加强林业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林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林业金融产品。优化林业用地政策,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减轻林业企业的土地成本负担。口卢 茜/文 周福宁 卢 飞/图